在追求个人风格过程中,这种临摹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一种个人风格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上的。早在古代,有经验的书法家就已经在身体力行了。明人祝枝山评米芾曰:
老米临兰亭全不缚律, 虽结体大小亦不合契。盖彼以胸中气韵稍步骤于乃祖而发之耳,上下精神,互为流通。(见《书林藻鉴》卷九)临书而连结体大小也不合,这实在玄乎之极。祝枝山这里讲得很有意思:“上下精神,互为流通”。只需要精神流通了,米芾也就在自己的临摹过程中寻求到了自己的点,这就叫意临。
意临不但是学习书法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绘画上也被倍加重视。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论王石谷三临《富春山居图》,说是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 三临才“与古人精神相潴,“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从一临到三临,正是王石谷不断地从形似到神似并寻到了“精神相洽”的点的过程。周亮工《读画录》则评人物画大师陈洪绶云:
章候(洪绶字)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龙眠七十二贤石刻,闭户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盖数摹而变其法,易圆以方;易整修散,人勿得辨也。
把李公麟的圆、整变成方、散,这是陈洪绶在临摹中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好方法在起作用。仅以描摹为能者是无此胆魄的。其实,何绍基、吴昌硕们的临,不也正是在“变其法”么?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上海少儿书法培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