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单个字开始,但必须明白这样变化的前因后果,选取一段反复练习,烂熟于心,根据古人变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变之。明白了古人如何变化的思想,掌握了笔法变化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根据这些思想和规律,按照不同的章法要求重新来组合这些字,改变原有的节奏、大小、奇侧,自己来进行编排。加入自己的思想大胆变化,在其中寻找自己欣赏的变化应用到创作中去透过刀锋看笔锋,通过墨迹本理解碑刻本,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学书应学其规律,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必须遵循变化协调的规律。用笔,我们要找出它的多样变化。如方圆、藏露、提按、转折、快慢、虚实。同时,又要把这些对立因素协调起来。转就是在笔锋向前走的同时,还要有一个相对垂直于纸面的转动,这个转动的目的就是要调整笔锋,使它处于中锋的状态;使就是在写诸如折等一类笔画时,通过提笔、转锋等动作使笔锋处于中锋状态。这两类笔法地运用就是米芾说的八面出锋。
体会中锋用笔,使转中的捻管调锋和翻折调锋及提按调锋。
真书的使转是隐藏在点画中的,点画是显露的,所以点画是形质;而草书的使转是显露于点画之外的,所以使转是形质,点画是相对隐藏的。草诀歌云:“长短分知去”,“知”和“去”的分别就在于最后一笔使转的长短上,因此,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转笔可能运用到手指叫捻管,可能用到腕叫用腕,可能用到肘叫运肘,这些动作依据笔锋的运转形态而定,有时候单独用,有时候综合用。直线条中的转从发笔开始收笔结束,它是调整笔锋时期永远保证中锋的一个动作。
注意收笔处,体会放收、顿收、回收的不同表现注意侧锋入纸之后的转锋动作要快,不要在线条开始部位留下较多的弯钩,注意折之后中锋的调整。切,笔由空中以侧锋入纸。之后的动作就实提和转。翻,笔在前行的过程中提起,用毛笔的另外的面重新入纸,调整成中锋前行。切忌将提、按、使、转割裂开去看、去用。绞,如在写横折处有的用绞法,在横向竖过渡处提笔绞圈,顿,提笔中锋下行,效果圆浑.翻,如在写横折处,在横向竖过渡处提笔,然后翻笔转换笔锋,切入,顿继续中锋下行,效果棱角分明。魏晋时期已经在追求中锋了,但中侧并用,相互转换,极尽妍丽之势。中锋取势,侧锋取妍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要对行笔中间的控制和用笔进行练习,还需要对原帖笔法进行揣摩,体会他如何控制笔。对结构不要从平整的角度去改造,而是要发现其动态美---动感,体会他的造字方法和思想。注意字的取势和方向,注意书写过程的节奏变化,注意线条的节奏变化。
侧锋:侧锋在行草书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侧锋的使用就无法交代清楚笔法,但是骨骼还需要中锋来建立,中侧并用,中锋为主,这样的作品就像一个英俊少年再穿上一套漂亮的外衣,会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
飞白:一副行草作品如果能加强飞白的对比应用,无疑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飞白则需要通过提,按,使,翻转,绞转,捻转,节奏,墨法等技法的综合熟练的应用才能出现具有审美需求的飞白,如果是我们通常使用的一甩而出而出现的飞白,那就应该属于虚笔或者败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气。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上海少儿书法培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