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实用的,而早期的汉字以象形性为其构造的基本特征,既有了“象形性”,也就有了艺术的表现性。并非只有中国古老的汉字才具有象形性,实际上,世界上各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字,如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等,都由图画式的文字符号演化成为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彼此之间有着相类似的规律和演化过程。可是在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了拼音文字,唯独中国的汉字未走这条路,而是沿着自己的路变为注音文字,我们可以由篆、隶、草、行、真诸体中,看出它的演化过程来。之所以如此,就是由于汉字的擅变与其书法的演变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海书法班老师介绍汉字在其产生的初始形态上即反映着中国人对自然美法则的认识(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表现能力。书法(用笔、结体)上的变革与发展,使汉字形体的象形性日趋减弱,益抽象地发展,以至演变为纯语言符号。但这纯语言符号的字体,如行、草书等,又可沿着其变革演化走过的道路而上溯到其初始形态(即象形)。中国的成熟的汉字,不是形象化地再现自然,而是合乎自然规律(理)地、高度抽象地反映自然,它显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高度理解和对其形式规律的把握能力。中国文字即是如此由象形文字最终变为注音文字,由篆书最终变为草、行、真书,这是书法(中国人的社会功用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抽象体现)及其书体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书法才具备既能满足记录语言、传播信息的实用要求,又能作为艺术品供人们赏玩而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的双重性格。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甲骨刻辞、鼎彝款识及种种砖、瓦、碑、志、简犊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书法—商代甲骨文、金文以及朱书、墨书来看,其线条与结体的美,已体现出相当高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形式表现能力,它本身即是一种艺术创造。
各种书体都是一种书法艺术样式。从文字演进的角度说有古、今之分,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说也有先后之别,但无论是古是今,也无论先出后出,都符合艺术美的形式法则,形成其各自特定的体式和特定的风格。当时虽无职业书法家(从事纯欣赏性书法创作的艺术家),但有从事甲骨、铜器铭文写、刻工作的专门人员。甲骨文书迹中有“习刻甲骨”,可知做这样的工作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般的技术问题,它集中体现着当时人的审美趣尚和对艺术美形式法则的认知程度和表现能力。汉字书法的各种书体所具备的艺术美,本来自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在书法上的集体创造,约定俗成,最终得以规定下来,而东晋二王以后书家们的书法创作活动,则是在这既定体式的制约下进行着个性的创作,在个人风格上不断翻新。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上海少儿书法培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