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盛行于两汉至西晋,由于章草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札簿书,不书碑刻石,因而书迹罕传。上海书法班老师介绍唐人假托西晋索靖书《月仪帖》,及王羲之《奴帖》,明人所刻《皇象书急就章》中的章草,其实都是把今草字体,去其上下字之间连绵顾盼的笔势,加上笔势波磔而成,是后人所作的章草。直至近代,埋藏地下的两汉魏晋竹木简册,不断发现。当时通用的章草字迹,始再现于世。从中可以看出,章草是草隶的发展,是进一步化成今草的过渡字体。初期的章草,不过在原有的草隶基础上,略微参入使转笔画,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章草。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汉兴,有草书。”就是指这种行将发展成章草的草隶。章草字体的成熟和登上艺术高峰,见于《公辅》一简。罗振玉在《流沙坠简考释》中考定此简书于始建国五年(公元一三年),当时西汉之末,王莽执政执政期间。并云:“此简章草精绝,虽寥寥不及二十字,然使过江十纸(指张芝书)犹在人间,不足贵也。”下及东汉西晋与隋朝人所书章草书迹,本丛帖要选印,使初学者略窥各阶段章草字体之变,和它进而发展为今草的过程。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史孝山出师颂》。黄庭坚赞为:“笔短意长”。前人有附会此书出于西晋索靖。宋米友仁定为“隋贤书”,是较可靠的。此颂临古,属后期的章草,隶书笔法全淹,使转圆熟,已与王羲之今草《十七帖》渐渐接近。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上海少儿书法培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