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收:起笔有顺锋、逆锋之别,收笔有出锋、回锋之异。起笔的一般规则:横画直下,直画横下。上海书法班老师介绍收笔的一般规则:“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整个运笔轨迹(包括凌空动作)大体呈S形或蛇行状,并非简单的直来直去。S形只是对运笔轨迹的大体描述,练习时只需牢记运笔规则,不必去想S形;且就古人作品看,S形变化多端,说明运笔规则体现于实际应用,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态。初学应当努力照规则行事,并留心体会各种变化形式。
关于起笔,临帖时应特别注意一点:就真迹观察点画起笔处的形态(刻本多掩盖运笔真相),想象并努力把握笔锋落纸之前、落纸之际、入纸之后三个连续的环节。落纸之前一般应凌空取势、逆锋落笔。另外,起笔还涉及方圆、藏露等,见下文。
收笔方法,或顺势弹锋而出(出锋、露锋),或略驻而反向回收(回锋、藏锋)。起收动作应干脆利索,并注意与前后动作或笔画的呼应。行、草书笔画起收处附带的钩挑或牵丝,本质上是运笔快速、前后呼应的结果,而不是外加的修饰。牵丝务取细劲,不能拖沓,复不宜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2.藏露:逆锋起笔之后,于转毫行笔之际将笔锋藏起,或在收笔时回锋而将笔锋隐入画内,即成藏锋。凡起、收处笔锋未藏起,自成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不能迟滞、含糊,露锋宜有力(送到)、忌带虚尖。逆锋起笔时入纸力量过重,或转笔调锋时犹豫不决,则藏锋易滞而含糊;起笔时落笔不果断,或收笔时出锋无力,则易露虚尖。收笔露锋,应借势弹出或送出,必力达画尾、势犹末尽方妙。起笔逆锋、收笔回锋,笔锋仍可能露出,并不必然导致藏锋,此在行、草中甚为常见。藏锋过多必乏神气,露锋过多则失之轻薄。各种书体中,行、草露锋较多,宜藏露结合。
3.方圆:用笔方、圆之迹,主要见于起、收及转角之处。方笔用折,圆笔用转,故有方折、圆转之说。参:下文“转折”。篆书用笔主圆,隶书多方。篆书以外各体,大字多圆,小字多方。圆笔主藏锋,方笔多露锋。圆笔丰筋,方笔多骨。圆笔源于篆书,方笔源于隶书。圆笔外拓,方笔内擫。
4.中侧:中锋(正锋)指行笔过程中主锋大体保持在点画中路运行,虽不一定绝对居中,但也不过分偏向点画一侧。中锋运笔可使点画遒劲、圆润、饱满,它以正确、娴熟的执笔、运腕为前提,尤忌执笔过斜或以指运笔。运用中锋,需注意在提按交替及笔锋转向时将锋调正,勿使笔锋偏侧、扭结或成瘫痪状。中锋运笔过程中,笔锋的倒向与毛笔行进的方向始终相反。侧锋是锋尖偏于(不是完全倒向)点画一侧(横行时偏上,纵行时偏左),但不得以拖抹为侧锋。书法以中锋为主,中侧兼施并用。行、草书中的侧锋多出于侧管取势或运笔迅疾时不及调锋,旨在取势、造险,纯用中锋则嫌单调。侧锋运用得所,不为病笔。在连续转折时较易见出中侧交替进行的迹象,连续侧锋则笔画扁弱。运用侧锋宜果断而沉着,忌迟疑或急躁,否则线条瘫软、字势飘浮。
5.提按:指运行过程中毛笔在垂直方向作上下用笔的动作。按有轻重之分,下按的幅度一般不应超过毛笔的弹性限度。提指一笔结束时的提收或一笔之内按下之后的提笔前行。写较细笔画时,提中仍有轻按之意,否则容易虚浮;写提收或由此带出的牵丝、附钩,只提不按。按后需提,提按之间的过渡与变化应自然、连贯,忌突兀与脱节。毛笔运行过程,即提按递变过程。行、草书提按丰富,变化多端,且递变过程尤为迅捷。在下按或提按递变过程中,毛笔仍在运行,不能停滞,亦不得以抖动为提按。从笔画的粗细变化及转折调锋处,较易见出提按的递变与对比。提按的递变是形成节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6.转折:指运行中笔锋的圆转与方折动作,用于点画中段曲折之处或起收转折之处。写转锋起笔,落笔稍驻即转,转时提笔敛毫,调锋后随即前行;写转锋收笔,行至画未略驻即转锋提收;写转画,前后笔势连贯而不能停驻(驻则滞,滞则不遒),转弯处一般略提并调锋。写折锋起笔(即方笔起笔),毛笔斜切入纸后,稍驻即翻折调锋,再提笔前行;写折画,一般先顿而稍驻(驻则有力),随即翻折调锋,使行笔改变方向继续前行,折处多呈方角形。行、草转、折较多。转折过程中应适时调锋,连续转折尤然。转折过程中的提按、疾徐变化,是节律美的重要体现。
7.牵掣:指运笔过程中的纵横牵引。牵掣驱使笔锋在平面上朝各个方向运动,与提按、转折相互为用,以确保用笔跌宕有致而纵横不紊、动静结合而以动制静、擒纵得法而笔势畅达。牵掣贵在以情掣笔、以毫摄墨,务使点画俯仰得宜、起伏应节、伸缩有度、曲直相安,最忌笔势松懈、牵引无力或笔锋偃卧、横拖竖抹。练习牵掣,应从宏观上把握笔势与节奏,令意在笔先。
8.疾徐:指运笔之迟速及其配合。运笔有提按、使转、擒纵,则自然有疾徐。惟快慢得所、迟速相济、起伏有致、擒纵得法,节奏乃出。行、草节奏感尤强。疾徐因人因时而异,贵在迟重而不失神气,迅疾而不失形势。
9.俯仰:指笔势(走势)的下俯与上仰。横向笔画表现最著。如写横画,整个笔画一般呈或显或隐的弧形,弧背朝下、笔画呈上举飞逸之势者为“仰”;反之为“俯”。倘横画相对平直(常见于篆隶),视觉上则多呈仰势。一笔之内有俯仰(起伏、抑扬);一字之上下,笔与笔之间亦有俯仰。有俯仰即有变化、有对比、有呼应,艺术性因以彰显。
10.向背:俯仰、向背涉及用笔、结体二端。俯仰主要指若干横向笔画之间形与势的关系而言,向背主要指若干纵向笔画之间形与势的关系而言。笔势有俯仰、向背,可加强点画间彼此的照应与变化。俯仰、向背指笔画内部的动势,非指笔画的表面形态。有势必有形,有形未必有势。用笔乏势,非真能用笔者。
孙过庭《书谱》论及执、使、转、用之法,乃概言笔法,强调关键性的笔法。执,谓执笔的“高低深浅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概言笔势驰骤之法);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概言笔锋转换、盘旋之法);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概言点画呼应之势)。
汉翔书法培训教育,是一所以书画为载体的东方文化素质与兴趣教育培训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书以载道,文以达意”。我们教授的不仅是书法,更是书道。传授文字书写背后的东方文化内涵、礼仪规范、东方美与智慧。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眼在手前,先博后精”。坚实基础,拓展审美,先纵观而后取其专攻。
以上是汉翔书法培训班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