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是学书的主要途径。临帖路子正,方法对,可以稳定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书的过来人都有一种体会,如果走了弯路,再回头改正,那是很困难的。古人和现代的书家,对于临帖都很重视,有很多经验之谈。不妨先介绍一点:
纵观古人这些临帖名言,不外两点:一是要循规蹈矩,认认真真地临帖。二是不要泥于碑帖,要在熟临的基础上,采诸家之长,然后入神,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临帖中形和神的关系,先要临象得形,然后逐步得其神韵,达到“离形得似”的境界。学习书法在临帖过程中,应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
临帖的步骤和方法,要根据已有的书法基础进行。汉翔上海书法班老师介绍临帖的方法是把帖放在旁边,最好放在前方临帖架上,这样看起来方便。对照着写。第一步先通临,即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临写一遍至多遍,以求了解碑帖的总体面貌,包括笔法、总体、章法,从中初步总结出该帖的点画大体特点、结体特征以及章法行气的规律。第二步,可以跳格对临。即上格对临,上格离开字帖背临同样的字,以加深印象。
临习碑帖的重点应当是笔划(包括笔法、笔势、笔意)。不要太快,太快了就往往只注意到大概的间架结构。要仔细观察用笔微妙处。而那些奥妙,正在大多数人可能忽略的细微之处,所以王僧虔在《笔意赞》中就有“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的话。说穿了,外行与内行,书法家和一般人写毛笔字,其中的区别,就在这一点点上。临帖时须有敬畏之心,《礼记》里说“俨若思”,朱熹说“敛身正座”,都是强调这种精神的。一次不得,多写几次,便可逐渐得其要领,悟其奥妙。
在理解并掌握所临碑帖的结体和笔划特点的基础上,便可进行“背临”。这是临帖的较高级阶段。就是撇开帖凭记忆背着写。写完后再翻开帖进行对照,纠正不对或不准确的结构和笔划。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印象。与此同时,还可采取带字的临帖方法进行练习。即同一个偏旁或同一特点的字,照帖临的一个,再背帖带出一个或多个同类的字。例如“门”字下可带出“问”、“闻”、“间”等等类似的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同一偏旁,却往往因其余部件不同,在结体上就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变化。我们写字都有这种体会:有的字结构、笔划很难安排,好像绘画的构图,可以有多种安排,怎样解决?这种背临及字法的处理也是临帖练习方法之一。可以增强灵活运用笔划和偏旁自由处理结字的能力,达到自运的境界。
临帖的最高级阶段,可谓“意临”。即师其意,不囿于迹,即绘画中的“物外得以,遗形取神”,即着重从笔意、书意这些内涵意蕴、神韵来临写。临出来的字,既有所临碑帖的笔意和神韵,又有自己的气质和个性蕴藉其中,初看不像,细读则韵味无穷。臻此境界,可谓“得以忘筌”矣。清人何绍基所临汉碑作品,最为典型。
以上是汉翔上海成人书法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给书法学习的朋友们一个清晰的方向,更多资讯内容请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hufake.com。